首 页 | 运河概况| 党建资讯 | 运河在线 | 领导言论 | 时代先锋 | 干部工作 | 基层党建 | 组工信息 | 电教园地 | 党的基本知识 | 经验交流

习近平地方执政故事

作者:人民论坛 来源:人民论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7年07月11 【字体:

    1982-1985 河北正定

  始创“正定旅游模式”:功成不必在我

 

  在河北正定时,得知《红楼梦》电视剧组在寻找外景基地,习近平看到潜在的商机,主动上门洽谈,力排众议,说服有关部门和县里投入大笔资金在正定建设拍摄基地“荣国府”,并修建荣国府旅游景区。荣国府在建成当年的旅游及门票收入就达1000多万元,不仅收回投资还有盈利。而此时,他已离开正定到了厦门。他创立的“正定旅游模式”让正定后来受益很多。在《红楼梦》拍完之后,又有170多部影视剧在这里拍摄,高峰时每年有130多万人次参观游览。

  ——习近平认为,作为领导者,既要立足当前,更要着眼长远,甘做铺垫工作,甘抓未成之事。(据新华社报道)

 

  亲自出面寻访“千里马”: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习近平在河北正定时曾多次亲自出面寻访“千里马”,亲自拟写制定面向全国的“招贤榜”。1983年初,习近平和时任县长的程宝怀专程到石家庄市寻访一位研发医用化妆品的科研工作者。因不知道对方具体住址,他们就挨家挨户询问,到了晚上十点多还没找着,习近平就扯起嗓门沿着大街小巷高喊对方的名字,才找到人。他们一直谈到凌晨,对方当场答应,很快携带科研项目落户正定,一年就为正定带来30多万元的利润。同年,习近平主持制定发布了打破传统观念、招贤纳士的“九条规定”并广而告之,《河北日报》以“正定县为有志之士敞开大门”为主题在头版头条作了报道,一时引起全省轰动。

  ——习近平认为,要改变贫穷落后面貌,很重要一条就是要实实在在念好“人才经”。“只有干在实处,才能走在前列。”(据新华社报道)

 

  1985-2002 福建十七年

  宁德铁腕清房治吏:是得罪几千名干部,还是得罪几百万群众

  1988年刚刚调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就着手处理官员违法占地建房、建私房而住公房等棘手问题。当时的宁德市区很小,有些干部的违规房建在靠近军分区的山坡上,一排一排三四层小楼,非常显眼。他面临着权衡,如果清房可能会涉及到二三千名干部;另一方面,当时民众对这些“看得见的腐败”意见很大。习近平下决心解决此问题, 1988年11月,宁德地委工作会议决定把严肃查处干部违纪违法占地建房确定为惩治腐败的突破口。1989年1-9月就查处441人,其中副处级以上干部18人,科局级77人,没收4座房子,拆掉5座房子,罚款70.57万元。习近平在宁德还重点查办了福鼎县林增团、宁德地区侨联副主席郑锡煊等腐败大案要案。铁腕清房治吏在宁德政坛掀起不小动静。

  ——记者问:“事后这些被处理的干部还恨你吗?”习近平直言:“对我没意见,而且我走的时候,也还是难分难舍的。”(据凤凰网、中央电视台报道)

 

  “鼓岭”旧事:国之交,在于民相亲

  2012年2月,习近平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午宴上曾提到,1992年春天,他在福建省福州市工作时,从报上看到一篇《啊!鼓岭》的文章,讲述了一对美国夫妇对中国一个叫鼓岭的地方充满了眷念与向往,渴望故地重游而未能如愿的故事。密而顿·加德纳生前是美国加州大学物理学教授,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再回到儿时的中国故园看一看。令人惋惜的是,加德纳直到去世也未能如愿。加德纳的夫人为了实现丈夫魂牵梦绕了一生的心愿,多次到中国寻访,最终都无果而返。放下报纸,习近平立即通过有关部门与加德纳夫人取得联系,专门邀请她访问鼓岭。1992年8月,他和加德纳夫人见了面,并安排她去看了丈夫在世时曾念念不忘的鼓岭。

  ——“我相信,像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中美两国人民中间还有很多很多。”习近平说,“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中美两国人民的交流,厚植中美互利合作最坚实的民意基础。” (据中国新闻网报道)

 

  治理“餐桌污染”: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

  担任福建省省长时,习近平在2001年率先开展了治理“餐桌污染”、建设“食品放心工程”的专项工作,得到老百姓广泛称赞。在习近平的主导下,福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定点屠宰、销售一条龙电脑化的网络平台。福建农业部门还研发出快速检测仪器来检查蔬菜农药残留。此外,商业部门推行将农贸市场改造为超市,提高食物采购环节的监察。当地的政法系统对一些用瘦肉精饲养生猪的业主重判,引起全国传媒的关注。此后,福建将治理“餐桌污染”常态化,食品检出污染物的比率也逐年下降,成为国家“三绿工程”(提倡绿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的示范省份。

  ——习近平还因此在中央电视台接受采访。他说:“人民所关心的就是焦点,人民所不放心、不满意的就是我们的过失。”“‘民以食为天’,这餐桌的问题可不是小问题。”(据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报道)

 

  2002-2007 浙江担任省级一把手

  抗台风“麦莎”转移124万人:果断决策,以人为本

  从福建到浙江,习近平跟台风打交道将近20年,为他赢得“抗台风书记”的称号。2005年8月,在50年不遇的台风麦莎中,浙江省仅死亡两人。有人评论称,“‘麦莎’来了,受灾最严重的是浙江,至今还在抢险自救,受灾最轻的,也是浙江,原因是干部群众做了充分的准备,使损害程度降到了最低”。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亲自提前做出了周密部署和具体安排,其中关键一条就是,将那些住在工棚、海塘和山地、灾害易发等危险地带的人群提前进行了转移,总人数124万,在20个小时内全部撤离,这个规模在浙江历史上前所未有。

  ——在接受采访时,习近平说:“我们(决心)下得还是很果断。”(据中央电视台、南方都市报、人民网报道)

 

  “下访”钻“矛盾窝”:群众满意是答案

  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浙江省曾专门为四套领导班子配备律师顾问团,陪同下乡接访。一名杭州律师回忆了一次与习近平一起“钻矛盾窝”(习近平语)的经历。2006年8月16日,习近平赶到衢州市衢江区工贸职校。当天设立了土地拆迁、劳动和社会保障、基层组织建设及反腐败、涉法涉诉等15个来访接待室。由于事先已通过当地新闻媒体播报并张贴了公告,当天赶来的民众几乎挤满了临时设立的接待室。无论是从40多公里外赶来的山民还是老干部,他都亲自接待。“仅当天上午,习书记和整个接访团就接待了300多人次的来访群众,当场解决了70多个问题。”律师回忆说,“虽然他是法学博士,但遇到不懂的,他仍会很直接问我们。”

  ——习近平说,“到一个地方呢,就是先做学生。再一个就是吃透情况,不要盲人摸象”。“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应该跑遍所有的县市区”。(据新华社、南方周末报道)

 

  在报纸上发表232篇短论:用大白话,谈大问题

  习近平很重视通过新闻媒体同群众进行交流。他曾以“哲欣”为笔名在《浙江日报》专栏上发表了232篇短论,以平等交流的语气,及时回答现实生活中群众最关心的一些问题,浅显易懂地讲道理,很受欢迎。群众说这是“用大白话,谈大问题”。

  ——习近平答记者问时说,“我希望我一辈子能够坚持下去,做成我既定的、人生的事情,而这个事情就是,‘为老百姓多做一些事情’”。(据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报道)

 

  2007 任上海市委书记

  社保案后赴上海“救火”:不辱使命,不负重托

  2007年3月24日,中共中央决定习近平任上海市委书记。此时的上海刚刚遭受陈良宇社保基金案的重创,“能否稳定干部队伍,确保上海市第九次党代会顺利召开,是习近平当时最为重要的任务”。上任第五天的下午,习近平前往中共“一大”“二大”会址瞻仰,他在现场讲话中指出,领导干部要“始终坚定理想信念,保持清醒头脑”。在4月的上海市委常委学习会上,习近平再次指出,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以“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态度,确保“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5月,上海第九次党代会顺利召开。

  ——习近平任上海市委书记7个月零4天,“很好地稳住了干部思想,并将他们从低潮情绪中带出,重新振奋”。(据新华社等报道)

2017 中共沧州市运河区委组织部 冀ICP备14007551号-1 版权所有 管理入口
办公室:yh3053520@163.com 组织科:yh3053688@163.com 干部综合科:yh3053519@163.com
研究室:yh3171150@163.com 电教中心:yhqdj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