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运河概况| 党建资讯 | 运河在线 | 领导言论 | 时代先锋 | 干部工作 | 基层党建 | 组工信息 | 电教园地 | 党的基本知识 | 经验交流

一位老党员的本色人生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06月11 【字体:

                                                                  ——记北京军区装备部干休所副军职离休干部杨德千

 

    春天的北京军区装备部干休所大院,被一片绿色包围,杨德千家的小院里,也是一片郁郁葱葱。金银花开了,枣树、柿子树、石榴树也已经开始孕育果实。杨老指着一棵枣树笑眯眯地告诉记者,院子里的这些小作物都是他亲自打理的:“10月份枣熟了,你们再来,让你们饱饱地吃一顿枣。”

  杨老身边的公务员张鼎对记者说:“别看老首长是副军职干部,可他每日三餐吃的净是素食淡饭,从来不舍得买一件贵重衣物,他身上那件蓝色中山装已经穿了18年。他对我们工作人员和蔼可亲,陪我看《士兵突击》,还给我讲里面的道理。在家里,我就喊他‘爷爷’,从不叫他首长。”

  走进杨老的居所,你不会觉得这是一个副军职干部的家:电视机还是上世纪90年代初购买的,沙发上可以看见几块醒目的大补丁。杨老的儿子说:“爸爸爱花,家里却没有一盆名贵的花草,爱书法,却也没有一幅名人字画。”唯一让人感觉到这个房间与众不同之处的,就是墙上那些杨老亲手书写的党的创新理论条幅。

  一位副军职干部,他把每个月薪金用在哪里了?读了一封杨老收到的来信,记者找到了答案:“敬爱的红军爷爷,我考上大学了。我们没有见过面,可您却用慈善的爱心,为我们源源不断地送来深切关怀和丝丝牵挂,不仅帮我这个山村姑娘圆了大学梦,而且谆谆教诲我如何做人。爷爷,我会把您给我的这份爱继续传递下去,将来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写信的女孩叫樊旭芳,山西省兴县孟家坪乡山头村人。她考上县重点高中后,因父亲身患重病,家里治病欠下债务,面临失学的困境。当她听说杨老多年捐助县里希望工程时,抱着一线希望给这位素未谋面的红军爷爷写了一封求助信。

  杨德千很快给她回了信,并随信寄去500元钱。信中说:“孩子,面对困难一定要坚强,现在只有抓紧时间多学知识,将来才能更好的服务人民、回报社会。你尽管安心上学,用功读书,你上学到什么时候,我就资助你到什么时候。”

  樊旭芳只是杨老资助的36名学生中的一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杨老选择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山西吕梁地区的贫困学生作为资助对象,并建立了长期资助关系。在他的影响下,孙子和孙女也分别与2名小学生和初中生结成了帮学对子。

  杨德千对记者说:“经济助学只能管一阵子,而思想帮助才能管一辈子。”因此,他把思想教育融入捐资助学之中,每次捐款、写信前,杨德千都要详细了解、认真分析受助学生的家庭环境、思想状况和个性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激励。从1990年到现在,杨老资助贫困学生款已达10多万元,写鼓励信数百封。杨老家里那一箱箱的学生来信,见证了他们一段段的亲情。

  在一封来信中,一位受助学生这样写道:“杨爷爷,您的经济资助让我完成了学业,而您对我的思想开导更让我受益终生。”

  杨德千说:“学好更要做好,‘老’字重千金,越是老党员越要保晚节、做表率。”

  作为一名德高望重的老红军,杨德千经常接到一些参加社会活动的邀请。只要听到这些活动是有偿性的,他都婉言谢绝,只要是对党的事业和社会有益的活动,他总是千方百计参加。杨德千兼任3所中小学的校外辅导员,每次到学校参加活动,他坚持不吃请、不接受馈赠,每次回山西老家他也都是悄悄去、悄悄回,生怕地方官员知道后搞迎来送往,请吃请喝。

  一次孙子生病,家住市区的儿子打来电话,想用公车接送去医院。杨德千没有同意,最后孙子去医院还是打车去的。公家配给杨德千的车,他能不用就不用。从他家去菜市场有2公里的路,每次买菜他都让公务员扶着走过去,来回要走2个多小时。司机劝他坐车去,杨德千却笑着说:“我走着去买菜,既锻炼了身体,也为公家节省了汽油,一举两得啊!”可是,每次所里的老干部有急事,他都主动让司机去帮忙。

  去年,干休所为老干部建房,所领导上门征求杨德千的意见时,他却淡然地说:“房子能住就行了,我没有别的要求。”

  几十年来,不管地位、环境如何变化,杨德千始终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模范践行党的创新理论。(记者 姜天骄 通讯员 杨庆利)

2017 中共沧州市运河区委组织部 冀ICP备14007551号-1 版权所有 管理入口
办公室:yh3053520@163.com 组织科:yh3053688@163.com 干部综合科:yh3053519@163.com
研究室:yh3171150@163.com 电教中心:yhqdj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