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运河概况| 党建资讯 | 运河在线 | 领导言论 | 时代先锋 | 干部工作 | 基层党建 | 组工信息 | 电教园地 | 党的基本知识 | 经验交流

富民"领头雁"——记临沂刘店子社区党总支书记赵德峰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09年07月07 【字体:

    赵德峰,男,45岁,大专学历。发起成立农产品流通协会和大樱桃协会,带领刘店子乡近一半的农民脱贫致富,探索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市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市人大代表、区劳动模范、区优秀共产党员。

  迎难而上,动真碰硬的顽强开拓者

  刘店子社区位于河东区东北部,共有人口2680人,耕地1800亩。1997年以前,村民还是以传统的种粮为生,村里人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6分,村集体欠帐3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不足800元,是出了名的“贫困人口多、矛盾纠纷多、治安问题多”的“三多村”。村两委班子换了一茬又一茬,都一直没能摘掉“穷村”、“乱村”的帽子。

  1997年,在乡经委担任副主任、乡企业厂长的赵德峰被渴望脱贫致富的群众推上了村党支部书记的位子。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家人、朋友没一个赞成他。老父亲训斥他:“厂子眼瞅着红火起来,你就烧包了,这个烂摊子别人躲都来不及,你这倒好,早晚有你后悔的那天!”可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干厂我可以先富起来,但父老乡亲过不上好日子,我的心不安,也不配当一名共产党员。于是,赵德峰毅然担起了村党支部书记的重任。刘店子是传统大集,过去治安混乱,欺行霸市现象屡见不鲜。刚上任的赵德峰就从整顿秩序入手,组建了治安巡逻队,在集市、街道进行治安巡逻,对扰乱治安、欺行霸市的人员进行严厉打击。为规范村民行为,专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制定了详细的村规民约,对酗酒闹事、打架斗殴、小偷小摸、不赡养老人等现象进行严肃处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做出处理。一次,赵德峰的本家二叔没有按期缴纳土地承包费,村干部上门催要多次无果,赵德峰二话没说,带领村干部上门足额收取了承包费,并按规定对其给予了经济处罚,为这事,他二叔一年多没和他搭腔。

  为改变村居旧面貌,1999年赵德峰带领村民进行旧村拆迁改造。在拆迁的过程中,个别村民不理解。有两位80多岁的老人搬到村委会去住,并打电话让其在市局某单位上班、当领导的儿子说情。赵德峰一方面让家里人做好饭及时给老人送去,好吃好喝伺候着,另一方面带着村庄规划,找到了老人的儿子,说明事由。老人的儿子连声道歉,并说服老人搬了回去。老人临走时动情地说:“俺老两口打谱来逼你的,现在才知道你是为了大伙,不容易啊!俺再在这搅和,也就真是不明事理了。”经过一年多艰苦细致的工作,全村5000多间老屋全部拆除,统一规划建起了高标准的新村,其中有75户群众在大街两侧建起了上居下店的沿街楼,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

  高瞻远瞩,引领发展的致富带头人

  工作局面打开了,村里稳了,民风正了,赵德峰又在考虑如何带领群众致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在村委会上,他诚恳地说:“不带领群众致富,我还当什么村支书?”一句话,说的大家伙儿心里热乎乎的。为此,赵德峰率领村干部先后到南京、大连、烟台、寿光等十几个地市考察学习,研究确定了走特色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特色农业在当时还是个新生事物,消息一传开,村民就炸了窝:“这是眉毛上荡秋千———悬乎!咱一不懂管理,二没有销路,万一砸了怎么办,谁担这个责任?”“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自带头干。”赵德峰率先垂范,带头承包了村里30亩地,全部种上了樱桃树。看到书记种樱桃种出了效益,村民们也纷纷希望加入到种植樱桃的行列中。赵德峰抓住时机,挨家挨户做工作,给村民讲政策、讲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号召村民进行土地使用权流转。经过努力,于2000年顺利实现了土地使用权流转,全村2000亩土地由原来的730户耕种改为80户农民进行承包经营,并迅速建成了千亩大樱桃生产基地和800亩订单出口蔬菜基地,带动邻近村300多农户发展了1000亩大樱桃。富裕了的村民都说“赵书记真是为咱开了一家绿色银行啊!”

  随着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赵德峰认识到:仅仅靠农业基地,还不能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必须发展农业产业协会。为此,他以樱桃为突破口,成立了大樱桃协会,并针对当地大蒜、花生产量较多的实际,发起成立农产品流通协会。协会成立后,借助河东及周边县区花生、大蒜和中药材种植的优势,购销规模迅速发展壮大,会员也从当初的120多人迅速发展到380多人,他们除收购临沂市三区九县出产的农产品外,还将收购范围扩展到安徽、江苏、山西、河南、河北及省内的青岛、烟台等地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刘店子村农副产品购销大户已发展到300余家,拥有各类机动车500多辆,年购销加工花生、大蒜等1000余万吨。经济总收入就超过了建国以来50年的总和,使刘店子社区成为鲁南、苏北最大的花生、大蒜和中药材集散地。

  花生、大蒜和中药材购销市场的崛起,还带动了相关产业迅速发展,使当地大批农民迅速致富。目前,刘店子乡建起花生加工、食品冷藏保鲜企业56家,全乡仅从事花生初加工的专业户就已达1600多户,参与花生经营、购销、运输、加工的人员达14000余人,仅从事花生分选的固定工就达6000多人,花生产后服务每年可为该乡农民增收1.2亿元。其所收购的花生和大蒜60%以上出口到欧盟、东南亚、日韩等地。刘店子村属地所辖企业达到30余家,纳税400万元,占全乡总数的65%以上。协会的名声越来越大,吸引了大批外地客商,一位来自青岛的购买花生果的客商说:“我是这里的老客户,到这儿买花生不仅价格合理,讲究信誉,而且市场治安秩序好,心里觉得踏实。”

  恪尽职守,真心为民的群众贴心人

  赵德峰经常对村干部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时刻牢记党的宗旨,通过自己的一举一动去影响群众,凝聚民心。

  看到群众没有休闲娱乐的场所,1998年赵德峰带领两委成员一班人, 紧紧抓住小城镇开发机遇,克服资金不足等困难,建起了全市第一个村级高标准的康达广场和可容纳千余人的影剧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2006年,又投资150余万元,硬化村庄道路3.5公里,主要街道两侧种植绿化带,安装了路灯。今年又投资50余万元对康大广场进行了提升改造,增植了绿地,更换了广场照明灯,安装了高清晰电子监控系统,安装20余套健身器械。几年来,刘店子社区先后承担了市、区文明生态村、基层组织建设及百村示范等现场会5次。被省、市、区授予“省级文明村”、“美在农家明星村”、“先进党支部”、“奔小康先锋党支部”等荣誉称号。

  在旧村改造工作中,赵德峰吃住在办公室,累了就歇一会,困了就眯一会,饿了就啃块干煎饼,每天现场查看工程进度,并挨家挨户了解情况,当他得知有几位村民因为资金不够无法完成拆迁任务时,他立即从自己家里拿出钱帮助村民解决难题。有几位村民没有地方住,他立即把村委会收拾出来让给村民临时居住。由此,赵德峰落下了严重的胃病。许多亲朋好友都劝告他,“又不是自己的活,这么拼命干嘛?”他总笑着说,“群众的利益无小事,只要大家能过上好日子,我苦点累点不算什么!”

  几年来,赵德峰无私地出资十余万元聘请中外专家学者前来为农民办科学技术学习班,推广大樱桃种植技术,并聘请他们常年担任农业技术顾问,指导种植户按标准化无公害生产蔬菜果品产品,帮助种植户解决了技术、销路等后顾之忧,帮助他们走上了富裕路。村民们对此深有感触,“我们现在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一是靠党的富民政策,二是靠党总支和赵德峰书记的引导和帮助,他不愧为脱贫致富的能手、真心为民的群众贴心人”。(史运涛 高平熙) 
 
 
                                                                                         (责任编辑:杨媚) 

2017 中共沧州市运河区委组织部 冀ICP备14007551号-1 版权所有 管理入口
办公室:yh3053520@163.com 组织科:yh3053688@163.com 干部综合科:yh3053519@163.com
研究室:yh3171150@163.com 电教中心:yhqdjzx@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