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运河概况| 党建资讯 | 运河在线 | 领导言论 | 时代先锋 | 干部工作 | 基层党建 | 组工信息 | 电教园地 | 党的基本知识 | 经验交流

加强农村社会管理的有益探索

作者:莒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丁 辉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2年11月12 【字体:

  莒县是全国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试点县,现有乡镇(街道)20处,行政村1195个,农村人口86余万。近年来,莒县积极应对农村社区建设对基层社会管理带来的新要求,在农村探索设立“党群联组”,延伸了基层党组织设置链条,搭建起联系服务群众的新载体,推动了村民自治和农村社会精细化管理。

一、基本做法

(一)区域化设组。一个村内,根据群众居住区域,按照就近连片、方便联系、双向自愿的原则,每30-50户左右设立一个“党群联组”。设置过程中,注重征求多数群众意见,讨论联组数量和构成范围,制订分组方案。乡镇(街道)党委组织人员对方案进行会审评估,调查群众满意度,符合村情、群众满意率高的予以审批、公示,不合理的重新调整,全县共设立了5000多个“党群联组”。

(二)推举制产生联组长。按照村“两委”提名、群众推举、党委审核的程序,由群众推举产生党群联组长。联组长优先从组内的“两委”成员和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中提名,根据提名推荐情况,征求群众意见,三分之二以上群众同意的,作为初步人选上报乡镇(街道)党委审核审批,并进一步公示征求意见后,由乡镇(街道)党委予以批复并建档管理。

(三)“三必联”明职定责。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党群联组”的主要任务,要求联组长做到“三必联”,即:以经济能人、“两代表一委员”为主的先进群体必联,以病灾困难户和孤寡老人为主的弱势群体必联,以信访群众、“两释一劳”人员为主的特殊群体必联,至少每两个月走访一次组内群众,重点人员随时走访。通过走访,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收集社情民意,开展扶危救困,疏导社会情绪,维护和谐稳定。对收集到的社情民意,以及群众反映的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上报村(社区)党支部协调处理,一些苗头性问题或信访隐患还要及时上报乡镇(街道)党情民情受理中心。

(四)“四项机制”保障运行。为保障“党群联组”长效运行、发挥作用,建立“四项”机制服务联动“党群联组”。“四项”机制即:社情民意处置机制,在乡镇(街道)党委设立党情民情受理中心,开通党群服务热线,集中处理、反馈联组长反映的社情民意和困难问题;机关干部1+1包联机制,乡镇(街道)机关工作人员及镇直部门工作人员每人包联一个“党群联组”,指导联组长开展工作,每两个月到联组走访一次,收集村情民意;困难群众帮扶机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设立“党群救助基金”,专门用于困难群众的帮扶慰问;联组长述职评述机制,由乡镇(街道)党委和基层群众对联组长工作进行评价考核,合格的乡镇(街道)每年给予1000元左右的误工补贴,不合格的及时调换,工作成效好、群众评价高的,纳入后备干部培养。

二、主要成效

(一)从组织上织密了基层管理网络。“党群联组”按群众居住区域划分,覆盖了所有户和群众,是基层党组织延伸下设的一个基本单元,细化了基层党组织设置,补充完善了基层管理网络,使基层社会管理网络更加细密,管理方式更加细化,管理重心进一步下移,解决了过去有些工作到村不到户、到集体不到群众的问题。

(二)从源头上掌控了民情民意。“党群联组”作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一个基本单元,群众居住相近、邻里相望,便于收集和掌握每家每户的情况。特别是一些重点人群的情况和一些苗头性动向,能够及时通过联组长向村里和镇上反馈,有利于从源头上掌控民情民意,超前化解矛盾纠纷。桑园镇大井峪村王凤胜的女儿在娘家申请办理了新农合,结婚生子后医保卡却还没发到手,费用一时无法报销,情急之下王凤胜想“到上边问问”。包村干部通过联组长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及时靠上工作,详细解释了未发到手的原因,并告知了报销程序,及时消除了当事人的疑虑,疏导了情绪。

(三)从机制上畅通了党群干群联系渠道。“党群联组”把每个村“两委”干部具体编到一个组,担任联组长,使村“两委”干部联系群众更加区域化、具体化;把镇机关干部下沉到每个村庄、每个联组,定期走访,让机关干部联系群众常态化、制度化,解决了过去机关干部到村不到户、只接触村干部不接触群众的问题。机关干部经常深入群众家走访,真正与群众结了亲戚,帮助解决了疑难问题,许多群众反映“党的作风又回来了”。阎庄镇党委书记马清华是小柏林村“党群联组”的包联干部,他把组内的具体群众作为联系服务的对象,定期走访,定期慰问,根据群众意愿,整修了村文化大院、主要街道和塘坝,解决了群众出行不便、用水困难等问题。同时还把组内的6户困难群众作为重点帮扶对象,与他们攀亲戚、结对子,送去米、面、化肥等生产生活物资,解决实际问题,赢得了群众“共产党真好”的称赞。

(四)从措施上真正把联系具体群众、做具体群众工作落到了实处。联系具体群众、做具体群众的工作是群众工作的根本要求。“党群联组”使联系群众目标更加明确,方式更加直接,特别通过“三必联”,能够把农村的一些特殊群体纳入各级党组织关注的范围,群众的一些实际困难和合理诉求及时得到解决和疏导,真正把联系具体群众、做具体群众工作落到了实处。桑园镇党委结合“党群联组”联系走访,对各村的致富能手、困难群众、重点人群等进行了分类排查登记,对全镇农村低保户进行了摸底排查,重新确定低保对象2046户,对556户生活相对困难但未能列入低保的群众进行帮扶救助,每季度进行一次走访慰问。“七一”前夕,他们出资8万元购买了17吨米、面等生活物资,逐家进行了走访,社会反响良好。

三、几点启示

(一)解决了农村实行社区化管理后,基层管理模式怎么设置、怎么运行的问题。作为全国农村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试点县,莒县在农村社区化建设中,探索实行了以中心村辐射带动、多村一社区的模式,全县1260个村规划建成了169个农村社区。强化社区服务、弱化村级职能,对原来的乡镇、村两级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带来了冲击,广大基层社会怎么管理、大量的群众怎么联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推行“党群联组”,将村级管理服务的职能延伸细化到组,使组这个基本单元由虚到实,弥补了基层社会管理的空白,推动了农村社会管理由村到组、由组到户、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实现了基层社会管理网格化、区域化、精细化。

(二)解决了农村基层组织职能由管理向服务转变的情况下,农村干部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组织职能由以管理为主向以服务为主转变,但多数农村干部仍然习惯于当“传声筒”、“指挥棒”,存在着转型较慢、工作滞后的问题。推行“党群联组”后,机关干部不但包村还要联组,村“两委”干部都要下沉到具体的联组担任联组长,直接面对和联系服务群众,变过去群众找干部为干部主动找群众,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变“事后救火”为超前解决,转变了工作作风,密切了干群关系。

(三)解决了在推进基层民主管理进程中,怎么实现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问题。基层民主管理的根本目标是实现村民自治,实现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但目前普遍存在群众各自为战、难以组织、参与度低的问题。推行“党群联组”,群众居住相近、邻里相知,易于组织,便于参与,方便群众互帮互助、共同议事,较好地实现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目的。

 
 

2017 中共沧州市运河区委组织部 冀ICP备14007551号-1 版权所有 管理入口
办公室:yh3053520@163.com 组织科:yh3053688@163.com 干部综合科:yh3053519@163.com
研究室:yh3171150@163.com 电教中心:yhqdjzx@163.com